返回列表
美股此轮大涨,是熊市反弹陷阱吗?

    根据我的亲身经历,难以判断当前是否处于熊市反弹时,通常要等市场走势明朗后,投资者才能看清全局。当然,每当熊市反弹结束,投资者往往都会回头审视自己的投资决定,懊悔当初应该怎样做才对。

当前,散户投资者似乎认为近期的急剧调整已近尾声。正如我上周指出,尽管市场已下跌近20%,散户仍以创纪录的规模买入美股。以往散户确实被视为逆势指标,但近年来,特别是疫情后,他们都积极趁市场回调时买入。当然,考虑到15年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干预避免美股出现严重熊市,散户这种「逢低买入」的心态也不足为奇。

美国散户资金流动

在深入讨论之前,让我们先厘清甚么是「熊市反弹」,这有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市场未来的可能性和机率。

当前美股是否为熊市反弹?

市场走强数周或数月,往往会令投资者燃起希望,但这种反弹并非真正见底回升的讯号,不过是跌势中的短暂喘息。触发这类反弹的原因,通常包括空头回补、市场气氛转好,以及技术指标呈现超卖等,导致高风险资产价格回升。

不过,市场即使暂时回升亦无补于事。

市场终究会重返基本面,反弹告终,跌势重临。以2022年为例,在美联储加息及俄乌战事的阴霾下,市场经历了多轮反弹,每次都吸引乐观的投资者入市,结果却套牢了他们。

2022年的调整

相比之下,牛市中的调整(跌幅达一成或以上)性质截然不同。这类调整往往只是升市途中的短暂回落,多由市场短期忧虑所致,例如超买、地缘政治紧张或政策改变等,但不足以扭转市场大方向。在稳健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盈利支持下,市场调整过后自然会重拾升轨。

牛市调整中的基本走势仍然向好,投资者终可坐享新高带来的回报。2023至2024年的市况正好说明这一点:尽管期间发生银行业危机、人工智能隐忧及爆仓事件等,市场还是能快速修复并再创新高。

2023-2024年的牛市

投资者最大的难题是,身处其中往往难以判断眼前是哪一种调整。在熊市反弹时进场的投资者,很可能在短暂反弹后遇上新一轮跌市,损失更为惨重。反之,在牛市调整时把握机会低吸的投资者,则有机会稳袋丰收。

让我们现在细看这两种情况。

属调整而非熊市的理由

有投资者认为,从2022年10月起步的牛市仍会持续下去,他们确有理由。

这些市场龙头持续稳固投资者信心。虽然盈利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市值股份,但企业整体的盈利超预期占比仍远超过74%的长期均值。

标准普尔500指数盈利超出预期

利率趋稳、美债收益率回落、信贷息差收窄、股票估值合理,以至汇率走势等各项指标,都对金融市场形成支持。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未来经济走向。

更值得留意的是,目前市场情绪尚未过热,反而为资产价格提供上升空间。从专业及散户投资者的净多头情绪标准偏差走势图可见,当指标极度负面时,往往正是市场见底之时。

vs准普500

总的来说,投资者保持审慎乐观,因为当前环境有利市况逐步改善,但又不致于走向过度投机。虽然近期因关税问题的市场调整比预期更深,但历来政策不确定性升温,往往标志着调整接近尾声而非开始。近期围绕关税和贸易壁垒的政策不明朗因素已有所缓解,这或会为市场带来支撑。

政策不确定性指vs准普500

这些因素能否确保市场调整已经完结?答案自然是否定的。不过历史告诉我们,当市场信心低落、政策前景未明,而金融环境转趋宽松之际,正是投资者寻找逆市良机之时。

接下来,我们来探讨熊市反弹的可能性。

当前或仍属熊市反弹的理由

多个市场指标均显示,近期的反弹恐怕只是熊市中的昙花一现。市场一向具前瞻性,投资者往往以未来的盈利增长预期,来支持当前较高的估值水平。然而,上周末我们曾提到就业和消费对企业盈利增长的重要影响。

「统计显示,自1947年起,企业每股盈利的年均增长为7.7%,经济年均增长则为6.40%。两者增长步伐如此接近实属合理,因为消费开支在GDP中占据重要地位。」

准普500盈利实际GDP的年度

「消费开支占GDP近七成,意味着从企业投资到进出口等其他经济活动,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支持。换句话说,一旦消费者收紧荷包,企业自然不会扩充业务、增加人手或加大进货。下图对比了个人消费支出与就业及私人投资的关系,便能印证这个道理。」

企业经营vs实际需求

随着疫情后的宽松货币政策渐渐退场,经济数据开始转差。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,对前景更是悲观。从下图可见

综合信心指数

技术走势方面同样令人担忧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轮调整期间成交清淡。若这确是短期调整,理应会看到更活跃的入市资金。目前支撑位虽在附近,有望限制跌幅,但上方阻力重重。要攻破100天和200天平均线以及1月低位形成的阻力,市场很可能要先回探支撑位。

准普500线图

如前所述,这轮调整来得又快又急,出乎很多投资者意料。这些被高位套住的长线投资者,一旦反弹失去动力,很可能会争相抛售。尽管2022年的熊市反弹最终都见新低,但这次未必会重蹈覆辙。只要经济数据见底、贸易谈判有进展,或美联储开始减息,市场回探支撑位后仍有望止跌回升。

结语

对投资者来说,这一切意味着甚么?由于市场方向未明,投资者宜做多风险管理。此外,

目前审慎为上。宏观经济环境虽有改善但仍未见强劲。虽然首季业绩表现不俗,但最令人忧虑的是未来盈利预测大幅下调,这绝非经济前景乐观的讯号。

投资者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市场走势:

  1. 专注维持投资组合平衡,不要盲目追逐近期升势
  2. 检视目前持仓是否符合当前风险形态
  3. 重新评估持仓比重,收紧止蚀位,避免过度集中于热门板块
  4. 结合现金储备和投资组合对冲策略来管理风险

成功驾驭市场的窍门不在于「择时」,因为这是不可能的。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懂得「见好就收」,愿意在适当时候获利了结,保住盈利。在市场从近期低位大幅反弹后,不少股票已到了这个阶段。

趁着市场正在调整,且仍在长期移动平均线之下,正是重新平衡风险、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的好时机。

可惜不少投资者只会「寄望」进一步上升,若调整持续,最终反而会在更低位置卖出。

投资策略宜因应形势而定。

股票研究好工具InvestingPro助你,现在订阅享

  1. 一站式查询季度、年度业绩预测;
  2. 独家估值数据,避雷高估股票,发现宝藏低估股;
  3. AI精选股,屡屡跑赢大市,赚更多。

点击领取优惠。


开立账户
在线客服
美建金业APP开户领 $6000 赠金
立即下载